近日,凤川街道三源片举办了“民间粽子创意大赛”,吸引了大源、外源、潇源三个村的20多名妇女参赛,从现场看,这些民间选手所包的粽子形状独特,展示了我县江南一带传统的地方民俗。
比赛首先进行的是谁的粽子包得快,要求每人在最短的时间内,包好5个粽子,比拼的是选手的心灵手巧。接下来就是民间粽子创意比赛,所谓的创意,就是将民间传下来的各种型状粽子的包法,展示出来,相传我县江南各村每逢过年过节,都要包上一些形状各异的粽子,这些粽子寓意不同,蕴含了代代相传的江南民俗文化。但随着时代变迁,粽子逐渐趋向商品化,包粽子的家庭少了,会传统包法的人也越来越少。
凤川街道党工委委员 方芳:“一些门栓粽、姐妹粽,这些以前流行的粽子大家都不太会包了,所以我们让一些民间巧妇,年纪比较大的来教年轻人来包粽子,把民间这种传统文化流传下来。”
不一会,姐妹粽、门栓粽、寿桃粽、抱娘粽、狗头粽等,这些形状不一、寓意不同的粽子,就从选手手中出来了。据了解,门栓粽,象征着小孩子周岁,刚学会走路,手能够上门栓;抱娘粽形状如母亲抱着小孩子,它是和姐妹粽一起栓着,共5只,寓意兄弟姐妹和和睦睦;狗头粽寓意健康;还有12张箬叶、12粒红枣、12根箬叶条包起来的长长的长命粽,是孩子把周用的,寓意吉祥,上面还放置一对“金玉满堂、长命富贵”的红纸对联。
选手:“(长命粽)要闰月就要多一张了,不闰月就一样的(12张)。”
选手:“(狗头粽)像狗一样,一年四季不会生病,跑来跑去,就是很厉害,健健康康。”
记者:郑建民
播出时间:6月18日